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服务 > 会议会展 > 正文

2016全国(东营)有色金属工业展隆重开幕

来源: 更新时间: 2016-12-24

2016全国(东营)有色金属工业展隆重开幕

    12月21日,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主办,山东方圆有色金属集团、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技术开发交流中心承办,山东天圆铜业有色公司、山东亨圆铜业有限公司、山东金圆铜业有限公司、东营迪赛机电有限公司协办的“2016年全国(东营)有色金属工业展”在黄河三角洲上的明珠城市——山东省东营市黄河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开幕。展会持续至23日,共有来自全国各地有色金属行业的56家企事业单位参展,近千人参加了开幕式。

     开幕式上,国务院参事、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会长、党委书记陈全训出席大会作重要讲话并宣布开幕。中共东营市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申长友致辞,市委副书记、市长赵豪志主持开幕式。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理事长贾明星,中国工程院院士古德生、张文海、何季麟,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加林,东营市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田青云,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朱开国,副市长李俊峰,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常淮诚,山东方圆有色金属集团董事长崔志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政研室主任段德炳,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秘书长、科技部主任张洪国,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秘书长、轻金属部主任杨云博等领导出席开幕式。 

陈全训会长在讲话中,首先代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对工业展的开幕表示热烈的祝贺,对莅临的各位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对东营市委、市政府及有关单位给予展览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他说,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创造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我国的产业规模世界靠前,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有色金属工业大国;我国的技术装备总体进入世界先进行列,自主开发的电解铝、铜冶炼等技术实现了成套出口;我国的国际化经营不断增强,已经建成了一批重要的海外资源基地;我国的绿色发展成就显著,吨铝电耗比国际水平低约1000度,铜、铅、锌冶炼综合能耗比2000年下降了80%、40%和20%;我国的技术创新正在由过去的“跟跑”,向“并跑”转变,一些领域已经实现世界“领跑”。 

     陈全训会长指出,2015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在北京成功举办了“新世纪以来有色金属金属工业成就展”,获得了社会的广泛好评。党和国家领导同志、部委负责同志、有色老领导老同志、广大有色战线工作者、上下游相关组织和企业代表等,踊跃观展,反响热烈。今年,有色协会再次在东营组织展览活动,得到了56家参展单位的积极响应,既有中铝、中色、江铜、金川、铜陵等实力雄厚的国有企业;也有东营方圆、天圆铜业、阳谷祥光、丛林、忠旺、兴发、春兴、金洋等一大批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民营企业;还有有研院、北矿院、恩菲、瑞林等一批大型科研设计院所和中南大学、昆工、江西理工、东大等一批全国知名大学。协会就是要积极宣传有色工业的正能量,引导社会正确认知有色、关心有色、支持有色,推动有色产业在经济新常态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 

     陈全训会长强调,东营是一块神奇的土地,短短20年间,以铜为代表有色产业落脚东营,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优的跨越式发展。希望通过这次展览活动,进一步促进政产学研用的交流合作,大家相互学习借鉴,共谋长远发展,推进东营有色产业迈向新高度,推动有色强国建设再创新辉煌。 

   中共东营市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申长友在致辞中指出,经过多年发展,东营市有色金属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产业规模迅速膨胀,产业链条逐步完善,骨干企业实力雄厚,技术装备优势突出,已发展成为东营市的支柱产业。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全国的“铜及铜材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国家火炬计划铜冶炼与铜材深加工特色产业基地”,形成了以铜冶炼、点解、精深加工为主的产业集群。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在东营举办2016全国有色金属工业展,对于促进有色金属产业技术交流与贸易合作,推动有色金属产业高端高质高效发展,必将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 

    山东方圆有色金属集团董事长崔志祥在讲话中说,2016全国有色金属工业展在东营隆重召开,这是有色金属行业的盛事,吸引着世界同行的目光,是东营市的光荣和骄傲,也是对东营有色金属产业发展较大的支持和帮助,东营有色金属企业更是期盼和自豪。多年来,在有色协会、东营市委市政府和业界专家朋友们的关心支持下,方圆公司取得了可喜的发展成绩,2016年产值突破700亿元,超预期完成年度发展目标,实现了“十三五”的良好开局,公司自主研发的两步炼铜新工艺、稀贵稀散综合回收技术、危废处理工艺等技术成果落地开花,被誉为全球“第四代冶金工艺”和“铜产业绿色发展的优选技术”。 

     崔志祥说,这一年来,全行业在协会的有力的支撑和引导下,聚焦问题,找准切入点,谋实策、亮实招,推进行业积极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产业转型升级,优化供应和产品结构、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生产效率,成功实现了价格触底回升、行业稳健发展,加快了向有色金属产业强国迈进的步伐,全行业备受鼓舞,充满信心,感谢协会的英明领导。感谢东营市委市政府出台一系列促创新、助发展的政策措施,为企业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有色金属产业作为东营的支柱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感谢中南大学、东北大学、恩菲、瑞林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在基础研究、工程化落地上给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感谢专家学者的指导帮助。感谢大冶有色、中铝洛铜等业界朋友们的关心关爱,提携帮助。 

     崔志祥强调,今后方圆公司将继续加大科研投入,持续完善提升工艺技术水平,提高资源利用率,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节能降耗、清洁生产、绿色发展,力争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我国有色金属产业有大到强的发展贡献力量! 

     本次展会是为促进有色金属工业创新发展,宣传、推广有色金属工业节能减排与材料加工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设备,搭建有色金属工业技术与装备展示及项目合作交流平台而召开的。 

     2016全国(东营)有色金属工业展在东营市黄河国际会展中心3号展厅(6000平方米)举行,展期从21日至23日共计3天。展览范围主要包括有色金属冶炼及加工、有色金属资源综合利用、对外技术服务等。展览形式是现场以实物、模型和展板为主。本届工业展有来自有色金属行业铜冶炼及加工、铝加工、再生利用企业以及行业重点科研设计院所、高校的56家单位参展(其中特装展位34家,标准展位22家,7家东营当地企业已特装形式参展)。主要展出铜冶炼及加工、铝加工、有色金属新材料加工、稀贵金属回收、再生有色金属、资源综合利用、节能与环保、分析检测、相关辅助材料等技术、装备等。

     本次展会的举办,为有色金属行业同仁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学习、借鉴的平台,将有力推动有色企业的技术合作,促进有色行业的技术进步。 

     展会同期举办了“有色行业申报国家科技奖项遴选会”、“有色金属学会秘书长会议”、“全国有色行业碳市场能力建设工作会”三场重点会议,会议均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技术开发交流中心承办。


展会花絮:

 

2020040210521585795964832046540.jpg


2020040210541585796064454038752.jpg



2020040211201585797607247073053.jpg


2020040211201585797607360022384.jpg


2020040211201585797607434042498.jpg


2020040211201585797607508080522.jpg

2020040211201585797607563047808.jpg


2020040211201585797607625099745.jpg


2020040211201585797607666072767.jpg


2020040211201585797607725072816.jpg


2020040211201585797607816076080.jpg


2020040211201585797607886082968.jpg


2020040211201585797607933068150.jpg


2020040211201585797608012009380.jpg


2020040211201585797608088004441.jpg


2020040211201585797608188005863.jpg


2020040211201585797608275006450.jpg


2020040211201585797608302092535.jpg


2020040211201585797608360076494.jpg


2020040211201585797608425013262.jpg


2020040211201585797608440068302.jpg















网站编辑:shenchen115
声明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金属科技信息网:www.cnitdc.com

中国有色金属科技信息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技术开发交流中心(简称”技术开发交流中心“)”或 “中国有色金属科技信息网”的文章,均为本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金属科技信息网( 邮件:kf@cnitdc.com 或 电话:010-63971438)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金属科技信息网或非本单位相关机构)”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金属科技信息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