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  主管

中国有色金属技术开发交流中心  主办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 > 科技要闻 > 正文

科技部关于第三批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备案示范的通知

来源: 更新时间: 2020-04-01

科技部关于第三批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备案示范的通知

 
国科发区〔2020〕7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众创空间发展 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7号)和《国务院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 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国发〔2018〕32号)等文件精神,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科技型创新创业,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做好专业化众创空间的建设示范,充分发挥引领带动作用,科技部开展了第三批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示范遴选工作。按照《专业化众创空间建设工作指引》(国科发高〔2016〕231号)的相关要求,坚持服务和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的原则,科技部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研究确定了23家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进行示范并予以备案(名单附后)。
   各示范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依托主体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党的十九大关于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部署,继续加强探索,推动科技型创新创业。龙头骨干企业要按照市场机制加强与其他创业主体的协同,优化技术、设备、资本、市场等创新资源配置,引入外部创新要素促进自身业务发展,同时推动大中小融通、产学研协同,增强产业链韧性、提升产业链水平;科研院所、高校要通过聚集高端创新资源,增加技术创新源头供给,加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为科技型创新创业提供智力支持和专业服务;各类新型研发机构要通过建立应用技术型双创平台,促进高校院所与企业的协同创新,在创新资源集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企业孵化和服务地方产业发展方面发挥作用。依托主体所在地方科技管理部门要加强对专业化众创空间工作的指导和支持,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发挥统筹协调作用,鼓励依托主体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探索专业化众创空间发展新路径和新模式,充分发挥示范引导作用。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和经验、问题和建议等情况请及时报科技部。
    特此通知。
 
    附件:第三批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示范名单

                  科 技 部             
                   2020年3月25日       

(此件主动公开)


 

附件

第三批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示范名单

序号

省份

专业化众创空间名称

依托主体

1

天津

兽用生物制品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

天津瑞普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

化工新材料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

天津渤海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3

辽宁

精细化工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4

上海

金属新材料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

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5

江苏

集成电路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八研究所

6

膜材料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

南京膜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

7

生物医药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

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苏州药物创新研究院

8

浙江

图像识别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9

智能轨道交通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

浙江众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0

福建

稀有金属材料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

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

11

山东

医疗器械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

威高集团有限公司

12

医学检验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

山东博科生物产业有限公司

13

山西

高端铸造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

山西华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4

河南

新能源汽车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

郑州宇通集团有限公司

15

动力电池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

河南科隆集团有限公司

16

湖北

智能装备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

武汉智能装备工业技术研究院

17

导航技术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

武汉导航与位置服务工业技术研究院

18

湖南

网络安全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

湖南军民先进技术研究院

19

广东

生物医学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20

重庆

数字交通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

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

21

宁夏

智能铸造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

共享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22

甘肃

能源装备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

兰州兰石集团有限公司

23

云南

观赏园艺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网站编辑:shenchen115
声明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金属科技信息网:www.cnitdc.com

中国有色金属科技信息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技术开发交流中心(简称”技术开发交流中心“)”或 “中国有色金属科技信息网”的文章,均为本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金属科技信息网( 邮件:kf@cnitdc.com 或 电话:010-63971438)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金属科技信息网或非本单位相关机构)”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金属科技信息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