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重点新闻 > 正文

有色冶炼智能工厂应用交流研讨会在衡阳召开

来源: 更新时间: 2021-07-28

提升智能制造水平 推动转型升级发展

有色冶炼智能工厂应用交流研讨会在衡阳召开

7月16日,有色冶炼智能工厂应用交流研讨会在湖南省衡阳市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技术开发交流中心组织承办,株洲冶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广核智能科技(深圳)有限责任公司、中南大学、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等单位协办。会议旨向全国有色金属行业冶炼企业推广智能工厂相关技术,同时也是利用行业协会和技术开发交流中心成熟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为有色金属行业广大从业人员提供相互借鉴和交流的宝贵机会。

2021072909551627523713217086987.jpg



会议邀请到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贾明星,有色金属智能制造联盟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桂卫华等七位特邀专家出席。来自全国的有色金属行业技术转移机构、科研和工程设计单位、技术开发单位、冶炼企业和生产厂家的100余名行业专家、学者、机构负责人齐聚一堂、深入交流与展示智能工厂领域的科技成果、先进技术、标准等信息。


本次会议突出特点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以成功应用案例为依托,加强各单位及科技人员的技术交流与合作,与会代表前往本次会议推介项目“锌冶炼智能工厂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的所在地——位于常宁水口山的株洲冶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铜铅锌基地考察交流,项目由株冶有色作为应用单位,中广核智能、中南大学和中国恩菲分别作为整体设计和技术持单位联合完成。针对锌冶炼绿色、高效、智能发展的需要,株冶智能工厂项目联合单位自主研发了锌冶炼智能工厂关键技术,构建了我国首个锌冶炼焙烧炉数字孪生系统,创新发明了湿法冶金优化控制技术,研发了采购生产协同的供应链优化技术,建设了全流程集成智能工厂一体化平台,通过“数据和业务的融合集成”和“平台+应用”的模式,实现了异构系统集成互联,业务的数据化和数据的自动流转,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信息化集成模式导致的系统逻辑更加复杂、数据更加冗余、运维难度增大和成本增加的问题,实现了“平台+”的企业级能力的去重和复用,该项目自2019年投运以来,通过智能化关键技术的应用及智能工厂的建设,大幅度提升生产过程稳定性与资源利用效率,显著降低能源物耗,节约采购成本。实现锌冶炼废水零排放、尾气污染物排放低于国家特别排放限值,经济、社会及环保效益显著。专家组和代表参观了锌焙烧楼DCS主控室、水处理厂、锌成品库和生产管理中心总调度室,观看了公司智能工厂视频宣传片及MES和BI系统的现场演示。代表们仔细询问了相关技术细节,与项目相关单位进行了深入交流。考察结束后,专家组从技术创新程度、技术经济指标的先进程度、技术难度和复杂程度、技术重现性和成熟度、技术创新对推动行业科技进步及提高市场竞争能力的作用以及经济社会效益共六个方面进行评价,一致认为:项目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建议加快推广应用。

在下午的交流会上,贾明星指出,株冶智能化关键技术的应用及智能工厂的建设,技术成熟度高、重现性强。其成功实施和稳定运行,为全国有色冶炼行业智能工厂建设树立了典范与标杆,推动了有色行业智能化水平提升,促进了锌冶炼绿色、安全、高效生产的科技进步,市场竞争能力强。要好好总结成功经验,作为有色行业智能工厂的建设模板推广应用,逐步实现主要冶炼企业智能化技术的全覆盖,同步带动产业链智能化发展。

会上,中广核智能科技(深圳)有限责任公司项目总监刘小娟作了《有色冶炼行业智能工厂建设探索与实践》、中南大学自动化学院副教授黄科科作了《面向有色冶金智能制造的工业互联网关键技术与应用探索》、株洲冶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规划科技部部长刘卫平作了《智能制造引领锌冶炼高质量发展》、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秘书长赵永善作了《有色金属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构想》、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技术开发交流中心副经理谢刚作了《有色金属行业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的专题报告。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科技部副主任王怀国主持了会议。




本次会议是在我国大力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深入开展智能制造,积极引领产业结构优化的形势下召开的,在全国有色金属智能制造联盟指导下,充分发挥行业协会桥梁纽带作用,借助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技术开发交流中心技术转移职能,搭建产学研用合作平台,融合行业特点不断探索成果转化模式。会议的成功举办,有力促进了有色金属行业科技成果转化、先进技术推广,深化面向有色金属企事业单位、高校、科研院所、政府等各类主体,逐步建立完善的科技服务合作体系。会议对提升我国有色金属行业智能制造水平,建设有色金属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网站编辑:admin
声明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金属科技信息网:www.cnitdc.com

中国有色金属科技信息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技术开发交流中心(简称”技术开发交流中心“)”或 “中国有色金属科技信息网”的文章,均为本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金属科技信息网( 邮件:kf@cnitdc.com 或 电话:010-63971438)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金属科技信息网或非本单位相关机构)”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金属科技信息网概不负任何责任。